渝爱保
重庆保险咨询

实录9 | 目测一大波「被退保」正在路上……

实录9 | 目测一大波「被退保」正在路上……在哪买

实录这个栏目的内容完全来源于工作记录,

内容也会偏实务,

力图弥补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

 

 

 

 

为何点击投保显示“您不符合投保资格”,为何半年前的保单被要求重新体检,为何7年前的保单被要求全额退保……

 

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请关注今晚「无趣的Dora」独家文章:

 

实录9 | 目测一大波「被退保」正在路上……在哪买

晚上好,我是Dora。

明人不说暗话,今天的文章有点恐怖。

不是这样的恐怖:

实录9 | 目测一大波「被退保」正在路上……在哪买

大半夜打开容易心肌梗塞,百度还挺贴心的……

是这样的恐怖:

实录9 | 目测一大波「被退保」正在路上……在哪买

今天这篇文章,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建议大家从头认真读完:

1、3个「被风控」的故事 

 

2、预判:大数据将导致不可抗辩直接失效 

 

3、与你直接相关的3条建议

 

1、三个「被风控」的真实案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去年,在文章前线瞭望:买保险会越来越难中我曾经简单写过:

 

有朋友买定期寿险,怎么买都买不进去。一输入身份证号,系统就提示无法购买,怎么点购买都没用。

小姐姐当时给她老公买,就没有任何问题,以为是系统bug;给老公投完回来再给自己投保时,死活投不进去。

 

你说气人不气人。

 

后来反馈给运营后被告知,这个产品在前端投保时,使用了大数据模型筛查。模型把客户判定成了羊毛党,欺诈风险较大,直接拦在了外面。

 

我们暂且不论模型准确性有多高,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例“被风控”。

 

第二例,就发生在上上周。

 

这两周很多同学在后台催更,说我变懒了为什么不更新,就是去处理这事儿去了。

 

投保人买了一份终身重疾,合同生效大概半年左右,突然收到保险公司要求体检的通知。理由是,被保人在2017年曾在医院有甲状腺结节的就诊记录。为了确定风险,要求被保人配合重新体检。

 

中间出现很多误会,最后客户自己去医院调取了所有记录,自证清白。

其中细节繁琐,也还没有彻底尘埃落定,由于涉及当事人隐私,这里不再过多表述。

 

在和保险公司的沟通中,我们得到一个关键信息:

该公司目前在对女性被保人25~45岁、生效时间较短的保单进行甲状腺定向风险筛查,已经筛查出超过50例,有甲状腺结节而没有告知保单——这家公司已经相应进行了处理。

 

第三例,来自昨天公众号的留言。

不多说了,直接贴图:

 

实录9 | 目测一大波「被退保」正在路上……在哪买

昨天的留言,看到时间了吗

 

这位读者所在的保险公司开启了所谓的风险排查,也就是对生效不满一年的保单调查数据。

发现了客户在几年前,有未告知的住院项目,决定对这张保单做解约处理。

 

故事讲完,看出相似之处了吗?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上面三件事连起来看,告诉我们一个讯号:大数据已经实打实地在保险行业运用起来。不是吓唬你,最直接的可能有两个:

 

第一,个人信息无所遁形,核保争取空间越来越小,买保险越来越难。

 

第二,生效不到两年的保单将会遭遇排查,届时会有一批保单因为没告知而失效。

 

预判:大数据将导致不可抗辩实质失效

 

 

保险合同,是一份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的合同,一张有瑕疵的保单可能埋下未来几十年的定时炸弹。

于是就引发了相互猜疑。

 

买保险的:

你会不会拒赔?你不会倒闭吧?你万一破产呢?

卖保险的:你真的没病?真的没病?真没病?

(有病不是骂人)

 

投保人对于保险公司存续的质疑,其实是对经营的质疑——如果公司开的好,怎么会倒闭呢?根源也在数据上。

 

保险公司的质疑就不用说了,也是因为无法高效获得数据。不去调查,不能获知被保人的真实情况;挨个去调查,成本又太高。

 

所以,保险法才有了关于“两年不可抗辩”的约定。

超过两年时间,保险公司不能因为被保人有未如实告知的项目而解约。这既是对被保人的保护,也是对保险公司的保护:保险公司可以在两年内调查数据并进行处理,但是请在两年内处理完,否则过期不候。

 

搁在过去,其实两年也很难。数据一直在那里,获取成本一直那么高,保险公司实际要获取数据依旧很难,大部分公司还是会选择,只在理赔时调查数据。

 

原则上的两年,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所以,很多无良业务员会直接喊:“不用告知,熬过两年都赔!”

 

数据、数据、数据。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而且将以非常快的速度,被大数据改写,就像上面写的三个故事那样。大数据实在太好用了:

 

第一,量大。不仅仅是数据量级庞大,而且是来源广泛、维度多。

海量的数据可以拼出一个人,不同维度的数据可以相互验证,这就十分厉害了,几乎不可能撒谎。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检查中发现肺结节,说自己是误诊,可信度有多大?

 

如果这个人,生活在北京,每天都有香烟消费记录,可信度有多大?如果再加上三餐不规律,半夜两点还王者峡谷守护水晶?

当然也可能误诊,不过概率就相当低了。

 

第二,便宜。

 

获取数据的正当性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要知道,大数据不是论条卖,是论库卖的。

 

第三,更新快。

 

数据更新几乎是同步的,你现在买了一包烟,马上数据库里就多了一条记录。而且只会更高、更快、更强,跟奥运精神似的。

 

说大数据会重塑保险行业,我丝毫不怀疑。

 

不往大了说,就说对个人客户来说,至少有3方面的影响

 

第一,已经买过保险,而且保单生效还不满两年的,大概率会碰上筛查

特别是30~45岁的女性,从历史赔付看,这个阶段的女性罹患甲状腺癌的经验数据较多,是重点筛查对象。

 

第二,还没买过保险的,可能健康告知反而会简单了。

 

以前很多人吐槽健康告知,问那么多我都不记得了,保险公司为啥不直接去查??朋友,这个可以有,满足你的愿望。

 

你一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保险公司就能看到你的所有数据,也不用你费尽心机地回忆自己到底有没有病。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但记得我刚才说的吗?会很快。

 

第三,整体上,更公平。

随着数据库的完善,个体的风险测量会越来越准确,这同时也意味着,核保争议空间越来越小。

 

虽然对一些人来说,现在买保险难,以后买保险会更难。但从整体上而言,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更公平。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参考车险,对用车习惯良好、出险少的客户,车险会打折;连续不出险的年限越长,折扣越大。

 

人身险上,医疗险也有类似的保费折扣,不过力度较小。相信当数据基础完善之后,这方面会有调整。

 

上面说的这些事,也许最近就会发生,也许近几年内会逐步实现。但是对现在就需要保险的人来说,下面五个事项是现在就要提起注意的:

 

 

买保险,注意下面4点

 

第一,务必如实告知。

 

投保时的健康告知,必须严格对照,把问到的问题,如实、完全地告诉保险公司。

 

因为就算你不告知,保险公司以后也能调查到。

 

如果被调查出来,后果可轻可重。

轻的,会根据原本的健康状况重新核保;重的,直接解约。

 

如果是解约,可能会留下不良记录。

 

你看,不告知就得不偿失了,不仅会损害自己的保险利益,甚至有可能留下数据上的隐患。

 

 

第二,告知的技巧。

 

内地保险遵循的是有限告知原则,也就是说,健康告知问到的才需要告知,没问到的就不用告知。

 

举个例子,关于住院,大部分公司会问“五年内是否有住院……”,那么超过5年的住院就不需要告知。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有的健康告知会问到“是否有以上未提及的疾病”,这种模糊、隐晦的提问,是无效的,可以不予理会。

 

最高法发布的《关于保险法的司法解释二》中明确指出:

 

第六条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

 

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该概括性条款有具体内容的除外。

最高法院关于保险法的司法解释二

而告知中类似“是否有以上未提及的疾病”的问询,就属于概括性条款,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遭遇保险公司调查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如果遭遇保险公司调查,对方表示有未如实告知的项目,一定要要求对方出示实锤。

比如,你说我有甲状腺结节,报告呢?诊断记录呢?你说我有住院记录,病历呢?医保记录呢?

 

谁提出,谁举证,保险公司提出既然异议,就有义务举证。

 

目前阶段数据建设并不完整,不排除数据错误的可能。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不要被大数据误伤到。

 

如果对方不举证,只说未告知就直接解约,建议投诉银保监。

 

 

第四,管理好自己的数据

 

实际业务中,有很多朋友都有保留自己病历记录,这个习惯非常好。

我就不行了,每次去医院都新买一个病历本……大家不要学我……

像我这种的,既不保留病历,也不记得自己去看过什么病,医生的诊断写了什么,就比较麻烦。

 

在这里,建议大家去自己惯常就诊的医院打印病历,确认自己的就诊情况。

 

现在绝大多数医院都实行电子病历,很多记录都是可以自助打印的。每个医院也都有一个办公室是管理患者的医保就诊记录的,如果想看自己的医保统筹账户使用情况,也可以去医保办公室调取。

 

了解自己的数据,心里有个底。

我对数据的感知,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相信大家以后慢慢也会体会到。

 

有一个朋友就是做大数据模型风控的,他从进入项目开始,就再没用手机支付买过烟……说实话,我现在还不能体会这种急迫,不过也许以后,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规划好自己的数据,至少在保险方面无比重要。

 

最后还想说一句,对于有保险意愿的朋友,特别是健康有异常的,建议你们尽早下手。身体健康有异常,说明风险更大,也说明更需要保障。

 

有了大数据加持,保险对每个人都会越来越公平。但对于个体来说,买保险也许就是越来越难。

 

 

 收藏 (0) 打赏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渝爱保 » 实录9 | 目测一大波「被退保」正在路上……

分享到: 更多 (0)

我们的朋友

高端医疗险重庆渝快保